“本事?”

    严庄可不觉得李白除了写诗外,还能有什么本事。

    “李白当然是有本事的,只是用法有些特别。罢了,这个无所谓了,反正他已经去关中了。”

    方重勇不想继续谈这个话题了,他转换话题接着问道:

    “募兵的情况如何?”

    “回节帅,募兵令已经传达下去了。节帅与银枪效节军威名在外,各州都报名踊跃。”

    严庄小心翼翼的答道,他其实对于方重勇是比较畏惧的,因为这个人总是可以提出比自己高明一筹的办法。

    “如此便好。

    传令下去,入冬之后,银枪效节军将会从各州团结兵中招募精锐,就不必对外发募兵令了。”

    方重勇对严庄下达了一条很“奇怪”的命令。

    “节帅,那样的话,银枪效节军的兵员补充要推迟呀。”

    严庄还是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不过方重勇好像决心已定。他用不可置疑的口吻说道:“宁缺毋滥,直接招募进来的人不知根底,要不得这样的。”

    建立基层党组织什么的,在这年头完全没有可行性。所以要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只能采取“滤网”模式。

    即在“军中选兵”,而不是“民中选兵”。这样选出来的兵员只要经过短时间训练,就能做到令行禁止。

    一场战斗要赢,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令行禁止,一切行动听指挥。

    刚刚从百姓中招募进来的丘八,显然不具备这个素质。

    严庄连忙点头称是,心中却是认为方重勇太矫情了。这样的办法虽好,见效却慢。

    大争之世争的是什么?争的是时间呀!什么东西都没有时间重要!

    一步慢步步慢!

    但严庄也知道,自己是无法说服方重勇的。因为他心中的战略,跟方重勇心中的战略,完全不一样。

    方重勇似乎有放弃进军长安,以汴州为核心取代大唐的计划!

    这种想法,简直是狂妄,大胆!在严庄看来,唯有以洛阳为新都方为上策!

    不过占据洛阳的问题在于,会被各方势力群起攻之。也不能说方重勇的考虑没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