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发了狠,阴沉着脸只说了一个字。

    黄易也不废话。

    俘虏了皇帝,瓦剌太师也先又忧又喜,喜的是连明朝皇帝都抓住了,忧的是不知道该杀该留。倒是他的弟弟伯颜帖木儿提议,觉得明朝的皇帝奇货可居,不如留下他,好向明朝索要财物。

    也先觉得这个提议好,便留了皇帝一命。

    老朱不满道:“损兵折将、宠信奸佞宦官、贪生怕死……这样的软蛋皇帝,我大明无人了吗?难道会答应他们的勒索?”

    黄易轻哼道:“当然不是,大明岂会无人?但您别忘了,正统皇帝的生母孙太后尚在,而且正值壮年。”

    老朱皱眉道:“国之大事,岂能托于妇人之手?朱家的人何在?”

    黄易接着讲述:也先想借皇帝的名义招摇撞骗,可惜大明朝廷不同意。

    以兵部左侍郎**为首的大臣们建议孙太后,国不可一日无君,何况在此危难之时?

    随后郕王朱祁钰被拥立为皇帝,遥尊被俘的正统皇帝朱祁镇为太上皇。同时下令边关将领,不得私自与瓦剌接触,即便是瓦剌用太上皇的名义,也不用搭理。

    于是这位正统皇帝就成了游学瓦剌的大明留学生。

    老朱满意点头:“该当如此!让那个混账东西死在外头,丢人现眼的玩意。”

    谁成想瓦剌太师也先恼羞成怒,当即挥师攻打京师,却被**等大明文武击败,史称‘京师保卫战’!

    明军击退瓦剌,追出数百里,瓦剌无奈之下,退走草原大漠。

    好样的!

    老朱挥拳喝彩,随即想到了一个问题:“等等,既然留守的文武之中有贤臣良才,为何那小子带二十万却败得血本无归?你两次提到那个叫**的,想必此人不凡,他在做什么?”

    他?

    黄易忍不住看向了江南方向,想必现而今**已经出生了。当年自己跟太子游历江南,还曾跟**的父亲结缘,一转眼却十多年过去了,物是人非。

    “大明一朝,有两人可以称得上力挽狂澜的续命能臣!这位**就是其一。”

    “哦?仔细说说看?”老朱来了兴趣。

    黄易回忆片刻,组织了一下语言,“**是永乐十九年的进士出身,曾于科举中榜夜宴之时喝得酩酊大醉,当着永乐皇帝的面作诗一首,力劝皇帝罢兵休战于民更始。”

    “村落甚荒凉,年年苦旱蝗。老翁佣纳债,稚子卖输粮。壁破风生屋,梁颓月堕床。哪知牧民者?不肯报灾伤!”

    好!好诗!

    老朱抚掌大赞,“连我这个没读过书的人都听得出,言语简单却道理清晰,直至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