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宁母是受了谁人的启发,亦或是自己经人引荐,在一个四品御史家登门做客了一次,便长了见识。

    回府后,宁母给宁熹光与宁二小姐都添置了大小共六个丫头,并负责洒扫的婆子两个,做他们身边伺候的人手。

    另外,还给她们一人做了四身新衣裳。

    做衣裳的布料倒是不名贵,好在衣裳颜色清雅素淡,宁熹光与宁二小姐又都是出挑的长相,穿上这衣裳,倒是显得低调俏丽,明媚可人。

    为此,宁大小姐吃了不少醋,横了她们两人无数眼。宁熹光觉得,若是眼刀子可以杀人的话,她和二小姐此刻肯定鲜血淋漓,全身都是窟窿。

    其实,宁熹光不懂宁大小姐吃的什么飞醋。

    新衣裳么,她也有的。

    宁母给她新做了一、二十身,比她和宁二所有的衣裳加起来还多。

    不仅如此,一应首饰珠宝,也按照京都如今流行的样式,统统给她购置了一番,粗粗算一下这花用,没有五六千两银子是绝对不够的。

    所以,宁大小姐到底是嫉妒啥?不平啥?吃啥飞醋?

    性子狭小到见不得人一点好,也是让宁熹光醉醉哒。

    在京都候补了一个月,上交够了“孝敬”,该拜的山头也都拜了,宁父终于等来了任职。

    他这次仍旧是四品官,任户部员外郎。

    虽然都是四品官,但地方官中的四品官,和京都的四品官,那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更何况户部员外郎可是个肥差,户部掌管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等一切财政事宜。稍微动动手脚,就有成千上万两银子入账,只要经手小心,不愁不能闷声发大财。

    当然,做这些事情都是要掉脑袋的,一个不慎被发现了,被抄家灭族也不是不可能。

    这些忧虑只在宁熹光心头泛过,她并没有说出来。

    大喜的日子她说这些丧气话,那不是给送上去给宁母教训么。这么蠢的事儿,她才不干。

    且说因为宁父得了个肥差,在京都也算是排的上名堂的一号小人物了,送到宁父的帖子,倒是多了不少。

    宁母一一斟酌过这些帖子,就高兴的决定带她的宝贝闺女参加。

    这些宴客的人家,和宁父的官职大小差不了多少。即便这些人家中,有些适龄有称得上青年才俊的公子,宁母也看不上。

    她打的注意,不外乎是通过这些官员家眷,和她们的亲戚接上头罢了。

    要知道,即将宴客的两户人家中,一户的姑奶奶嫁进了侯府,如今是侯府正儿八经的老夫人,儿子就是威武侯。

    还有一户人家更了不得,嫡女竟是给一个君王瞧上了。虽说碍于家世,这户人家的嫡女只是那君王的侧妃,然她受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