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办公室在二楼走廊中间。

    陈蕴敲响房门,尽量用平静的语气开口:“院长,我是陈蕴。”

    “陈蕴?”屋里人带着不确定的语气反问,接着才说:“进来吧。”

    卫生院院长刘保国五十多,头发稀疏,戴着副啤酒瓶那么厚的眼镜平时看啥都得伸长了脑袋。

    眼看还有两年就要退休,行事作风一直秉持少做少错不做就不错的基本原则。

    当然明面上他肯定不会这么说,为人民群众服务最光荣才是开会的口头禅。

    “院长。”陈蕴走到办公桌前站定,语气坚定:“我想申请四支青霉素。”

    刘保国眼皮一跳,连报纸都没心思看了。

    “你要申请青霉素干什么?”

    “我这里接诊了个肺炎患者病情严重,至少需要注射一周的青霉素。”

    “肺炎!”刘保国慌忙站起来,眼镜因动作瞬间滑落到鼻尖上:“要真是肺炎让他去县城医院啊!咱们卫生院治不了。”

    “患者情况特殊……”陈蕴复述了一遍牛师傅的情况,总结:“我们总不能见死不救吧。”

    刘保国:“……”

    “院长,不管是从牛师傅的家庭情况出发还是为了卫生院,我觉得这次咱们都应该接下这名患者。”

    刘保国不解。

    陈蕴清了清喉咙,往前一步:“院长你想啊!咱们卫生院都快三年没有评选上过先进单位了吧,再加上去年叶大夫……”

    卫生院缺少病人,缺少治愈率,哪来的先进事例上报。

    刘保国虽说怕出错影响退休,可没说不想评选上先进单位称号光荣退休。

    刘家儿女接不了院长职位的班,有光荣事迹在前,厂里安排工作岗位也会酌情参考。

    陈蕴把话说得很明白。

    “你有把握能治好?”刘保国有些意动。

    陈蕴点头,继续细数着好处:“没有县医院的设备咱们都能治好牛师傅,还愁以后没有人来咱们卫生院看病?”

    “绩效上去了院长和大家伙儿的奖金都能提高,对大家都是好事。”

    “明年院长还可以向厂子里申请扩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