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鹤笑了,历史上传说俞大猷这人谋勇双全,但为人处世却不慎精明,说话很直爽,果然所言非虚。

    徐鹤拱了拱手道:“我叫徐鹤!”

    “你就是徐鹤?徐嵩的族侄,那个小三元?”俞大猷瞪大了眼睛,一脸不可思议得看着他。

    徐鹤诧异道:“你认识我?”

    俞大猷笑道:“我在光孝寺呆了近一个月了,寺里寺外,谁不知道你徐鹤?就是你把粮食从漕督衙门要回来的吧?”

    说完,俞大猷感叹道:“虽然咱们不是一路人,但你们徐家还有你徐鹤能活人无数这一点,我俞大猷还是佩服的!”

    徐鹤接过话茬好奇道:“俞大哥,你们究竟是什么人?你们到底要干什么?你能给我说说嘛?”

    俞大猷犹豫片刻道:“具体的我不能多说,但我可以告诉你,如果朝廷鹰犬当道,皇帝昏聩无道,地方官除了敛财,根本不管百姓死活,北方鞑虏寇边,东南沿海倭乱不靖,就连富庶的南直隶都已经是勉励支撑了,别的地方你知道有多惨吗?”

    徐鹤摇了摇头。

    俞大猷道:“就拿我的家乡泉州晋江来说吧,年年七八月份,倭寇都会抢掠地方,田亩空置,村落荒颓,沿海几乎十室九空,留下来的都是些孤寡老人,等死而已。”

    “可官府呢?虽然朝廷说要减免钱粮,但一到夏秋两季,依然横征暴敛,他们明明知道那点可怜的粮食都被倭寇们抢了去,但该交的税是一分都不能少!”

    “村里的青壮们活不下去了,甚至有人投靠倭寇,跟倭人们沆瀣一气,抢掠自己的乡亲百姓。”

    “那你呢?”徐鹤看着俞大猷,“你怎么办的?你也加入了那些人?”

    “呸!”俞大猷狠狠一口啐在地上,“我就算饿死也不能祸害咱们华夏子民!”

    徐鹤点了点头道:“所以你投靠了老东家朱家?”

    俞大猷深深地看了一眼徐鹤:“知道朱家依然存在的人可不多,看来是小石公告诉你的吧?”

    徐鹤微微一笑,没有否认也没有承认。

    俞大猷倒是挺相信徐鹤的人品,直言不讳道:“我十四岁那年,就通过世交知道了吴王殿下的后人一直都还在跟朝廷周旋,日子过不下去了,所以我也干脆投靠了吴王殿下。”

    历史上朱元璋在灭掉陈友谅后曾经被百官推举为吴王,但那时张士诚也自称吴王,所以时人称张士诚为东吴,朱元璋为西吴。

    这就是俞大猷口中的吴王殿下的由来。

    徐鹤好奇道:“你们现在还有国号?”

    “当然!”俞大猷点了点头道,“不过我们现在自称【大明】!不再用吴王年号了!”

    “大明……”徐鹤心中五味杂陈,原来,这个时代也有大明。

    俞大猷见徐鹤不说话,还以为他不懂为什么要改国号为【大明】,于是解释道:“你知道韩山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