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洗漱完毕,来至前庭,便听到一阵悠扬的琴声,时而高亢,时而低沉,竟是两个琴音,不由心中好奇。

    到了堂前,才看到原来是周瑜和诸葛亮正在对坐抚琴,鲁肃、诸葛瑾、张纮、郭图几人都在这里。

    见孙策站在堂前没有进来打扰,诸葛亮主动收手,等琴音停下,孙策才迈步而入。

    向众人抱拳道:“诸位来得好早,听琴饮酒,快哉!”

    周瑜挑眉笑道:“是伯符来得迟了。”

    众人无不会心大笑,孙策轻咳一声,问道:“公瑾几时到的?”

    周瑜手指划过古琴,一阵清淙之声,朗笑道:“昨夜见孔明琴技绝妙,忍不住取琴来切磋,不觉竟到天明,正好子敬他们到了,却是一夜未眠。”

    “啊?不是吧?”孙策大吃一惊,错愕地看着两人。

    有了知音,连小乔这等佳人都不要了,让新娘独守空房?

    诸葛亮淡笑道:“公瑾琴技高超,操弄绝妙,亮不如也!”

    “先生何必自谦?”周瑜摇头道:“方才这一曲渔樵问答,先生为樵,吾为渔,樵者飘逸潇洒,不惹尘世,比我渔者之悠然自得高明许多,足见先生境界之高,非吾所能比也!”

    鲁肃见二人互相谦让,忍不住说道:“此曲本为隐者神态,山之巍巍,水之洋洋,远离尘世,孔明散淡泉林之间,而公瑾从未有过山林之想,其中意境,自然难以领略。”

    郭图抚须叹道:“即便如此,二人琴技,已臻大境,恐蔡中郎才能与二位切磋一二,昨日虽然遗憾错过,但今日闻此丝弦之音,足慰平生矣!”

    诸葛亮起身道:“诸位在此,必有要事商谈,亮先告辞了。”

    “叨扰一夜,先生早去歇息。”周瑜亲自将他送出门外。

    孙策却看得一阵感慨,想不到这两个死对头,竟会对坐一夜,甚至周瑜都放弃了大婚入洞房的机会,简直匪夷所思。

    对转回身的周瑜说道:“公瑾,你也速去洞房吧,良宵已过,切莫再辜负良辰。”

    柴桑后续的事情,周瑜已经和大家商量过,此时从琴音中回过神来,也觉得愧对小乔,便抱拳道:“如此在下失陪了。”

    鲁肃取笑道:“公瑾可要小心河东狮吼!”

    众人哈哈大笑,张纮慨然道:“知音难寻,能让公瑾在新婚之日彻夜不归,恐怕君侯也难做到。”

    孙策心中却明白,周瑜之所以如此付出,首先确实是难得遇到知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帮孙策留住诸葛亮。

    为了将诸葛亮请到江东,孙策已经让诸葛瑾数次写信邀请,这次借着大婚之日,终于将他请到了柴桑。

    孙策对其如此看重,多次煞费苦心,作为肝胆相照的兄弟,周瑜自然也要极力帮他挽留人才。

    孙策看向诸葛瑾,满眼期待:“子瑜,有公瑾知音在此,令弟可有意留在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