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他面对的这一帮草包对手,换成是朕来造反,朕也能成功!朕就从来没有见过,临阵对敌,只要大军稍稍陷入混乱,就抛弃军队,仓皇逃窜的主将。”

    “李景隆,此人要是在朕的贞观一朝,朕绝不会给他一丝一毫领兵的机会!实在是此人压根就不会打仗,让他领军,这不是霍霍数十万大军吗?”

    李世民那叫一个气哦!

    虽然天幕上死得不是他大唐的军队。

    可作为一个少年起兵,身经百战,历经多少艰险才定鼎天下的百战帝王。

    他就没见过这么把打仗当成儿戏的将军。

    “李景隆,此人该杀!”李世民杀气腾腾的说道。

    “一连两败,朕就不信,他回去之后,这个名叫朱允炆的皇帝,会不把此人斩了!”

    “此人,若不是无能,就是朱棣安插在朝中的内奸,不杀,难道还留着过年吗?”

    …………

    要说此时最为感慨的,还当属永乐十七年的大明朱棣父子。

    此时,应天府,皇宫奉天殿内。

    老朱棣一家父子爷孙三人,也在一边看着天幕,一边怀念着当初靖难起兵的艰苦岁月。

    朱棣:“想当初,若非建文无道,听信朝中奸臣齐泰,方孝孺等人谏言削藩,不给我等藩王活路,我又岂会造反?”

    “八百人,朕起兵之时,仅仅只有八百人。当时,情况之艰难,我们全家脑袋都别在裤腰带上,历经了多少艰险,才得以把这个天下拿下来啊。”

    朱棣说着,苍老的眼角不禁蹦出泪花。

    他接着感慨道:“白沟河一战,朝廷派出李景隆率六十万大军攻我,当是时,我燕军将士不过三十余万。”

    “与平安,瞿能一战,朕率军连冲数十阵,马匹,箭矢用尽,身中十余处刀伤,差点便死于乱军之中,几乎不能出。若非老二及时领兵来援,只怕朕当时就已经死了,岂有今日你我父子富贵乎?”

    “后来,又得益于那场天降大风,我等才能反败为胜!一举击溃南军数十万大军。”

    朱棣一番话,听在老大朱高炽和孙子朱瞻基心里,也令二人感慨不已。

    朱高炽道:“爹说的固然没错。虽然当时我军情况艰险无比,但是有一说一,建文方面,也得益于当时的南军统帅是李景隆这个草包。”

    “若不是他无能,连仗都不会打,我军最后也不能反败为胜。”

    “要是当时建文一开始便任用平安,盛庸等将领为主帅,只怕我们能不能拿下这个天下,尚还犹未可知。”

    “是啊!要是当时建文不任人为亲,大胆任用平安盛庸等人为将的话,我等能不能拿下这个天下,真就不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