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臣明白。”刘盈微微向前朝刘邦躬身行了一礼,言语间充满恭敬。

    相反赵王刘如意,则是简简单单的一句知道了,就草草了事,刘邦也没有过多的再说什么。依旧是一副不动声色的样子。

    其他位面。

    不仅是皇帝大臣们在对李世民的出场作着评价。

    当中也有无数的高人隐士,同样也在兴致勃勃的参与讨论,并以此作为茶余饭后的闲聊谈资。

    武帝时期,长安城,一间酒肆外,一身长袖青袍,伴做书生模样的东方朔,此刻正一边饮酒,一边观看着头顶天幕,并说出自己对李世民的评价。

    “龙凤之姿,天日之表。李世民,世民……济世安民之意,此人倒生得一副好相貌,名字也是一个好名字。”

    随即,他又就着天幕中,李世民的模样捏手指推了推,说道:“做皇帝是个好皇帝,年及三十,便能做到安定天下。可惜的是,此人命犯杀劫,至五十岁时,合当有一劫。躲得过则安,躲不过,那就……”

    东方朔只是推断,他实不知,李世民总共一生,也就只活了五十岁。

    很快,天幕上,继讲述完太宗李世民的出场之后,秦明又开始诉说起之后的事情来。

    “继雁门之围危机解除一年后,大业十二年,李渊因为是皇亲国戚的缘故,被隋炀帝任命为太原留守,负责平定山东地区的农民叛乱,李世民也就在此时跟随父亲一同来到太原。并在一年后,由此开启了自己辉煌一生的霸业。”

    “时值当时隋末天下动荡,四方盗贼皆聚集起来反抗隋朝暴政。当此天下大乱之际,李世民早早的就看出,隋朝早已无可救药,遂一边豢养心腹侠士的同时,并暗中鼓动父亲李渊起兵造反。”

    “终于,在李世民的鼓动下,亦或是李渊自己也有反心。总之,在隋大业十三年初,李渊正式宣布起兵,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反隋大业。”

    汉朝,高帝十年。

    刘邦笑了,作为最早的一批造反起家的头子,他老刘无疑最喜欢看的,就是这种刺激的场面了。

    尤其是,这造的还不是他老刘家的反,那就更开心了,可以一个劲儿的吃瓜看戏。

    刘邦:“好家伙,还看不出来啊,这李世民,小小年纪,还真是个胆大的主。竟然连鼓动父亲造反这种事,都干的出来。”

    “真是不错不错!”

    从李世民身上,刘邦不仅看到了属于少年人的英武朝气,更是看到李世民身上那散发出来的勃勃野心。

    明朝。

    同样是造反起家的朱元璋,也不由得佩服李世民过人的胆识。

    老朱道:“想咱当初,若是能吃上一口饱饭,那是断然不敢起来造反的。可是这个唐太宗就不同了,他是一早就知道隋朝要亡,并早早的做足了起兵的准备。”

    “与他相比,咱的造反之路,虽然也够轰轰烈烈,却是显得有些被动了。”

    东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