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恪的这个渠道就是眼前的三个兄弟,他想让他们接触那些有才能有抱负的寒门子弟,然后为自己所用。

    如果说李恪可以结交寒门子弟会招人猜忌和被别人抓住把柄以此大做文章的话,那柴哲威、李宗和尉迟俊他们结交就不成问题。

    其次,就是李恪在回长安的路上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决定一个国家战争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回答,是军队,是军事实力。

    然而,李恪在突厥见识过他们的骑兵之后才明白这样的回答是多么绝对。

    他认为很多人都因为强大的军队战斗力而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钱,国家的财政。

    所以,财政在一个国家中的地位非常高,同时说明谁控制了财政,谁就有了左右政局的能力。

    因此,李恪觉得既然自己不能在现在的朝堂上用手里的实力和长孙无忌他们抗衡,何不从经济发面入手呢?

    用自己手里的经济实力来弥补自己将来在政zhi上的势单力薄呢?

    所以,他才会有这样一个想法,那就是大力发展经济,培养属于自己的经济群体。

    然而,作为皇子,经商对他来说不但声誉受损,要是被某些人利用,便得不偿失。

    但经济对于一个国家的影响很大,钱财对于储位之争更是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所以,在今后的斗争当中自己需要的钱很多,在杨妃财宝还没有着落的时候,他只能通过经商发展经济这条路来积累财富为自己所用。

    所以,他留下柴哲威,李宗和尉迟俊三人的第二个目的就是经商。

    他想通过让自己三个兄弟在长安更多的利用自己现在名下的产业资金控制更多的店铺和酒楼。

    另外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李恪在今年夏天所搞的**印刷术研究已接近尾声,这几天就在准备刊印第一本书,李恪想把这个技术控制在自己手里。

    如此一来就要在长安设立一个书局,专门从事印发书刊。

    李恪想的便是让柴哲威、李宗和尉迟俊三人选派人手负责此事。

    李恪跟三人说出自己的想法之后,柴哲威、李宗和尉迟俊便没有犹豫的答应了下来。

    “三哥,如果**印刷技术被朝廷知道,是否要被朝廷收回呢?”

    柴哲威还是有些担心。

    “如果印刷术控制在朝廷的手中,朝廷又需要设立专门的机构和银钱来负责书籍的印发,这样不但费钱,还会不利于文化的传播,父皇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朝廷不会收回印刷技术。”

    李恪肯定的说道,“但是,书局在书籍印发的过程中会派人过来负责察看,你们吩咐自己的手下,只要在印发的书籍上不出什么问题,至于其它的事情不必在意。”

    “既然三哥这么说,那我们兄弟三人一定不会辜负三哥对我们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