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估计早就料到了老太太会拒绝,因此赵子扬也没有坚持,只转达了皇帝的婉转之语。

    说了一大堆,就只一个意思,让老太太悠着点,别把姑娘们给玩坏了。

    青冉给了赵子扬一个放心的眼神,姑娘们交到她手上,绝对没有问题。

    日后会被玩坏的,也肯定不是姑娘。

    不知道为什么,赵子扬更担心了。

    若不是书院不许男子出入,他都想要应聘老师以查探究竟了。

    虽说有皇帝‘做保证’,但众权贵们心里面依旧惴惴不安。不过,等书院正式开学后,这提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

    书院从内到外皆是女子,就连守门的,都是性别为女的江湖中人。据说,连飞进里面的苍蝇,都是母的。

    完全不用担心自家姑娘会跟哪个男子看对眼,上演一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剧。

    还有那在书院里授课的老师。

    也不知道老太太使了什么手段,竟将晋元王妃和贺大夫人请出了山。

    晋元王妃当年是京城有名的大才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尤其棋术之高,曾让外邦都甘拜下风。

    贺大夫人出自诗书之家,自小饱读诗书,其做下的文章,连她那做状元的父亲都赞不绝口,经常悔恨贺大夫人不是女儿家。

    还有几位老师,都在各自的领域中小有名气。唯一让他们闹不明白的时候,为什么里面会有峨眉的方青师太。

    也许是想让姑娘们受一下佛理的熏陶,虽然这位师太的脾气听说不怎么好。

    唯一让他们有微词的是,姑娘们每十天才能回一次家,逢年过节也就只有几日的假期。

    这是在京城,又不是分隔两地,姑娘们完全可以上学回家两不误。不过相对的,离家近,他们见姑娘也容易些。

    总体来说,权贵们对‘书院’还算满意。趁着给自己姑娘送铺盖的功夫,都嘱咐她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顺利出师。

    而那些家里姑娘没有进入‘书院’的权贵们,在旁看的好不眼热。好在明年‘书院’还会招生,自家姑娘还有入学的机会。

    就是不晓得‘书院’的招生标准是什么。苏家那彪悍的丫头今年都被招收为了学生,吴家那最知书达理不过的姑娘却没有入选。在已经入学的姑娘里面,有在京城小有名声的,也有默默无闻的。

    他们估摸着,选谁进书院读书全凭老太太各人的喜好,压根没有好坏标准。

    对于大家伙的猜测,青冉嗤之以鼻。

    谁说她没有标准了,只是她的标准与常人不同而已。

    那吴家姑娘确实知书达理,规矩礼数样样周全,且自小熟读女诫,倒背如流,一言一行都有定数,是许多人家心目中的好媳妇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