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笔试又是什么内容呢?来到考室,这些文人小心翼翼打开考卷。

    笔试内容分四个部分,今天考试前面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则是是与《四书五经》相关。

    这个是必然的,这是古代。

    儒家核心是德,几乎整个《四书五经》大部分都是谈德,讲究做人的道理,因此赵平选择《大学&nbp;五章至十章》。

    特别是《大学》整整一篇都是讲的如何做君子的大义之作。

    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格物自知这些为后世儒家奉为圭皋经典的都是来自《大学》。

    德是儒家之基础,也是做人的基础,如果没有德,就是再也才华,也是秦侩李林甫之流。

    但是,光是德仅仅不够,纯粹的道德极有可能培养一群严嵩之类伪君子。

    因此,赵平又在德的基础上加上法,法的内容《管子·明法第四十六》。

    管子,乃是对管仲的尊称,乃是华夏法家第一人,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第一相”。

    管仲也许有些读者不太熟悉,但是春秋五霸第一任霸主就是齐国你总知道吧。

    而齐国之所以由弱国变成强国,就是因为管仲的缘故。

    管仲被鲍叔牙举荐为相,齐桓公称之为“仲父”。

    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整顿行政、选贤任能、注重农业发展、富国强兵,使齐国成为强国。

    管仲的在法家地位与孔子在儒家一样,因此赵平选择他法治言论。

    但是仅仅写出内容是不够的,这个书呆子也能够做到。

    赵平不是要的是书呆子,而是要求你能够灵活运用。

    因此赵平要求应试者同时要结合自身,谈谈他们如何去做人做事。

    这两个一个是谈的是法制,一个是道德修养,符合赵平道德与法制的要求。

    这不但要考试经义,还有个人临场发挥能力。

    考完之后,大部分考生大脑都浑浑沉沉,饥肠辘辘了,原来中午时间已经到了。

    考官张定一挥手,立即有保安团士卒把烧白、红烧肉及白米饭送上。

    除了张思等这些大家族吃过烧白及红烧肉之外,其余大部分考生都没有吃过这些传说之中的美食。